三药槟榔
三药槟榔是棕榈科槟榔属绿化苗木。
丛生型灌木至小乔木,高4—6·;干具环状叶痕,径粗5—15cm,绿色。叶羽状全裂,聚生茎顶,裂片12—19对;侧生裂片矩状条形,顶端斜渐尖,长43—63cm,宽4—6cm,有主脉2—3条;叶轴顶端的2片裂片较大,宽达9cm,连合成燕尾状;叶鞘绿色,抱茎,其上有散生、紫红色鳞批。肉穗花序生于叶丛下,具多分枝,排成圆锥花序式;佛焰苞鞘状,长30—40 cm,早落。花单性,雌雄同序;雄花较多,常生于花序分枝的上部,花萼花瓣各片,近等大,雄蕊3枚;雌花常生花序分枝下部,花萼近圆形,花瓣卵圆形,均覆瓦状排列,子房卵圆形,1室,内有1直立、基生的胚珠,花柱3裂,常无退化雄蕊。果椭圆形或橄榄形,长约2.5cm,熟时橙红色至红色;种子圆锥状;胚乳嚼烂状。花期3—4月,果期9一11月。
原产印度、马来西亚,现各热带地区有栽培。我国广东、福建、海南、云南、台湾等地有引种栽培。
喜温暖、湿润的气候,适应背风、半阴蔽的环境。不耐寒,小苗期易受冻害,成树可耐0℃左右低温。要求肥沃、疏松而排水良好的土壤,不耐积水,不耐干旱。播种或分株繁殖。新鲜种子发芽率高,种子不耐贮藏,宜随采随播,在25℃以上条件下约2个月开始发芽,低于15℃不发芽。幼苗真叶长至2—3叶时可行移植。分株繁殖宜在4—6月气温回升后进行。苗期要注意防寒。大苗移植,宜在长生季节进行,如要在人秋后移植,最好能提前进行环沟截根,1个月后再移,这样更易成活。在定植1—2个月内,每天需早晚浇水并喷洒叶片。
三药槟榔树型优雅,叶色翠绿,形如翠竹,是海南地区喜爱的观赏棕榈植物之一。也可作庭院园林布置,其耐阴性强,也可盆栽作室内观赏。